一、试验研究方法 测试植物为3-6年南方红豆杉 (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洒金桃叶珊瑚(Aucuba japonica “variegica”)、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龙柏(Sabima chinensis cv.kaizuka)、黑松(Pinus thumbergii)、红花继木(Lor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 测定在容积约为1㎡的密闭塑料拱棚内进行。测试前 1-2天,先将污染源(室内装饰用低等木板、胶)放入六个塑料拱棚内使其自然挥发,然后用IEM-6空气质量检测仪检测甲醛、苯、甲苯、二甲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测定完成后取出污染源,同时将六种植物分别放入六个塑料拱棚内, 1个拱棚不放任何植物作为对照。放入植物后每隔1-3天重复测定各项指标,前后差值并和对照相比作为植物吸收的量。 滞尘能力测定采取称重法,先用蒸馏水将测试植物树冠冲洗干净,然后放到尘土较多的室内, 1周后分别从树冠内、外采集植物叶片。洒金桃叶珊瑚采集7枚叶片,红花继木和杜鹃采集大约 150片,黑松、龙柏、红豆杉采集大约300枚针叶。放入实验室烧杯,用蒸馏水洗净叶片上滞尘,再用烘干称重过的滤纸(滤纸烘干重记为 w1)过滤,将滤纸在75°C下烘干至恒重(w2)。滞尘能力用滞尘比,即( w2-w1)/w1表示。 吸收二氧化硫能力测定,利用01dham MX2100复合式智能型检测报警仪进行。吸收及抗二氧化硫能力测定时,选择鹅掌柴、杜鹃、桃叶珊瑚等吸收能力较强的植物与红豆杉对比。测定环境、容器如上。测定前将六种植物和硫磺分别放入拱棚,对照棚内只放硫磺,引燃硫磺测得二氧化硫浓度后迅速封闭拱棚。 2天后再次测定各棚中二氧化硫浓度。两次差值和对照相比作为植物吸收的量。 植物抗二氧化硫能力测定,在相同环境和容器下,放入固定量硫磺,约产生 1500ppm二氧化硫,密闭2天后,观察植物生长状况。
二、主要测定结果 1.对甲醛的吸收效果 测定结果表明,植物放置一周后,红豆杉表现出对甲醛高效和持久吸收净化能力,拱棚中甲醛含量降低了 88.9%。吸收净化能力是黑松的1.1倍,洒金桃叶珊瑚的1.35倍,杜鹃和红花继木的 1.36倍。 2.对苯的吸收效果 放置植物4天和一周后,以红豆杉对苯的吸收净化能力最高,分别为 89.7%和92.3%。1周后,红豆杉对苯的吸收能力是洒金桃叶珊瑚的 1.2倍,龙柏的1.6倍,红花继木的1.7倍,黑松的2.8倍,杜鹃没有表现出对苯的吸收效果。 3.对甲苯的吸收效果 经三次测定表明,红豆杉对甲苯的吸收能力最强,也最持久,吸收能力比黑松高 5倍。 4.对二甲苯的吸收效果 测定结果表明,红豆杉表现出明显的持续下降趋势。 5.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吸收效果 测定结果表明,六种植物中以黑松的吸收净化能力最低, 4天内吸收净化了50%,红豆杉最强,是黑松的2倍。 6.不同植物滞尘能力比较 测定结果表明,红豆杉滞尘能力是黑松的1.85倍,龙柏的近 5倍,滞尘能力最强。表明红豆杉可有效吸附空气中尘埃,具有良好的空气净化作用。 7.不同植物吸收二氧化硫能力比较 试验表明,红豆杉、鹅掌柴吸收能力最强,杜鹃、洒金桃叶珊瑚吸收能力也很显著。红豆杉、鹅掌柴叶片受害较龙柏、黑松、杜鹃、洒金桃叶珊瑚轻。虽然杜鹃、洒金桃叶珊瑚吸收二氧化硫能力较强,但试验后叶片基本萎蔫,失去观赏价值,甚至全株死亡。 三、结论 1.和对照相比,六种植物均能有效吸收环境中的甲醛、苯、甲苯、二甲苯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2.六种植物对甲醛均有高效吸收特点,但只有红豆杉表现出高效、持久吸收的双重特征。 3.对苯、甲苯、二甲苯的吸收能力,参试六种植物以红豆杉为最强,效果也较持久。 4.六种植物,除黑松外,红豆杉等5种植物对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均表现出高效、持久吸收的特点。 5.六种植物中,红豆杉具有最强的滞尘能力。 6.六种植物中,红豆杉和鹅掌柴吸收二氧化硫能力最强,从试验后植物生长状况看,二者不仅吸收能力强,而且抗性强。 7.本次测定结果表明,红豆杉在六种参试植物中,吸收有毒有害气体能力最强、效果最持久;对尘埃的吸附能力最高,考虑到参试六种植物以红豆杉植株最矮,树冠最小,实际上应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