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环抱、层峦叠翠的紫云台上,星罗棋布地点缀着九个自然村落。它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镶嵌在闽西北苍茫起伏的林海之中,给风光奇秀、地灵人杰的紫云村增添了一个个美丽动人的传奇故事。其中,出生于紫云台龙西(台岭头),后得道成仙,现供奉于紫云均峰寺的饶公是方圆几百里家喻户晓的本地神祗,有关他得道成仙的故事广为流传,极具传奇色彩。 出生卑微,一生修炼终成仙。饶公即饶松,字云从,未修炼成仙之前人称“饶仔”,系紫云村龙西(台岭头)人士。据龙西(台岭头)保存的《沙阳饶氏族谱》卷十一《云从公纪事》记载:饶公名松,字云从,生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六月初六,系饶氏第四代后裔,家谱字辈排行为十五。饶松家住紫云台村(遗址位于台岭头土库坪),因早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寒而没能进入学堂读书,只得与其姐姐相依为命度日。然而,他自幼聪明伶俐,心地善良,深得邻里的喜欢。他一生与神道有缘,十几岁就到均峰山盖了一座茅屋,当了道士。他一边外出打工,一边行善积德,修身养性,终生矢志不移,终于修成正果,得道成仙。 聪明能干,乐于助人留美名。饶松的青壮年时期在瑶车(今瑶奢)帮人建窑烧砖瓦。瑶车地势开阔,交通便利,且土质适合烧砖瓦,是得天独厚的建窑制瓦之地。饶松虽然没有进过学堂,但他天资聪颖,是远近闻名的能工巧匠。经他手砌的瓦窑经久不塌,他烧出的砖瓦质量上乘,产品畅销供不应求。而且他还热心传授建窑烧瓦技术,因而被誉为“窑神”。在他的帮助下,当地村民人人精于制瓦烧窑,瑶奢因而成了远近闻名的砖瓦名村。抚今思昔,可以毫不夸张地讲,饶松为当时梓口坊、瑶奢、吉口一带的经济发展和改善当地村民生活水平作出了重大贡献,现在瑶奢尚且保存的古砖瓦窑群就可以略见一斑。 饶松不仅聪明能干,而且还乐于助人,扶危济困。瑶奢至吉口一带地势平坦,每逢干旱季节,缺水令村民们伤透脑筋。饶松到这里打工后,有一家人的一大块田禾苗因久旱无雨而得不到灌溉,眼见禾苗就要枯萎了,那家人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心地善良的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毕竟这是一家人来年的全部希望啊!饶松看见那块田的下一块田和水圳相通不缺水,可是自古以来水往低处流,怎么办呢?他冥思苦想,终于想出办法来了。饶松找来帮手连夜赶制出一台水车,第二天就把水车安在那里。水车转动了,下一块田的水源源不断地流向上一块。禾苗得救了,那家人对他千恩万谢,感激不尽。“水往高处流!”这真是让人难以置信的奇迹啊!人们都说他不是人而是神,是神仙派他下凡来帮助人的。后来,为了纪念饶松的恩德,人们将那块田命名为“饶公坵”,时至今日仍不改其名。 为人忠厚,宽容大度不计较。饶松一生四处打工。其足迹遍及紫云周边的今夏阳、沙溪、吉口、岩前、莘口、三元、陈大、沙县、夏茂等地。因为他从不计较工钱的多少,遇到别人有困难时,他还会主动热心帮助,不收别人钱财。有人问他为什么由人打发?他总是淡淡一笑,诙谐地说:“捧着一颗心来,不带走一根草,做人不必计较太多啊!”所以,饶松所到之处皆留下很好的口碑。 吉口有个叫张巡的商贾,是早年从闽清举家搬迁而来的。饶松到他家当长工后,张巡待他不薄,两人以兄弟相称。可是有一次,张巡因生意需要,需到夏茂待几年,临走前将家中事务托付于饶松。因夏茂路途遥远,期间张巡很少回家。但刻薄的女主人嫌饶松身份卑微,就叫他到自己的房间另吃一份饭菜,饶松也毫无怨言。三年后的一天,张巡突然回家了,他跑去饶松下榻的房间找他,正好饶松不在,张巡就坐在那里等着。这时他感到肚子很饿,看到桌上还有一些剩菜,就顺手拿起筷子夹了一些吃起来。这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原来这菜又涩又淡,根本没放油盐,和猪食没两样。张巡勃然大怒,马上找来夫人问明缘由,才知道饶松已这样默默无闻地吃了三年。饶松的宽容大度让张巡佩服不已,张巡狠狠地将夫人教训了一顿,并当即叫饶松从此和他一起用膳,不再有主仆之分,这让饶松对他感激不尽。 疤桃显德,终得仙人来指路。饶松行善积德,宽厚待人的事感动了两位神仙。有一天,饶松到瑶奢岭去砍柴。走着走着,忽然看到两位头发花白的老翁坐在一块岩石上下棋,酷爱下棋的他不由自主地放下柴,走过去不动声色地看了起来,看着看着渐渐入了迷。老翁和颜悦色地对他说:“观棋不语真君子!你在此观棋很久了,渴了吧?那棵桃树上有四个桃子,你去摘下来我们一起吃吧!”饶松爬到树上把四个桃子摘下来,其中有三个又大又红,另一个又小又疤。饶松给两位老翁一人分一个大的,然后看了看剩下的两个,结果还是把那个大的留下,选了又小又疤的那个吃了。一位老翁说:“你怎么还不回家呀?”饶松说:“我还想看呢!”老翁笑着说:“只要你继续行善积德,我们就定有相会之日。”说着哈哈大笑起来。饶松一眨眼,两位老翁就不见了,笑声还不断地在山谷里回荡……饶松缓过神来,聪明的他忽然想到这是神仙的点化。他赶紧回到家里,问及邻居,才知道已经三天没有回家了。此后,饶松就在神仙下棋的地方搭了一个草棚住了下来,继续行善积德,从此,他的法力与日俱增。饶松修成正果以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巧遇仙人指路,就在那里盖了一座庙,取名为“遇仙堂”,那块岩石因此被称为“棋盘石”。 性本善良,好生之德心中有。饶松不仅宽厚大度,而且心地善良,富有好生之德。在张巡家打工的那段日子里,每当和工友们到远处的田地劳作时,为了省去大家中午回家吃饭的时间,张巡都会安排一人把午饭送到田头。进餐时,有一道大家喜欢的菜是“炸泥鳅焖红酒糟”。看到被炸的泥鳅两头翘起,身上还沾满了红酒糟,想到它们下油锅时的情景,饶松心里十分难过,更不忍心再将它们吃了。于是,他就会乘人不注意时,迅速地夹起一条泥鳅放到碗里,然后走开,再悄悄地把泥鳅放到水中,用学到的法术将泥鳅救活。后来,一个工友发现这个秘密,看到满身沾满了红酒糟的泥鳅竟然在水中游动起来,于是大声尖叫起来。饶松看到天机已被泄露才不得不就此罢手。这就是为什么瑶奢、吉口一带的泥鳅身上有红色斑点的缘故。 有情有义,羽化同升“百丈坡”。宋高宗二十二年(公元1152年),饶松到外地漂泊多年后,又辗转回到紫云均峰庵当道士。由于念及张巡之恩,饶松经常下山去吉口看望他,而张巡也常常不辞辛苦地爬上高耸入云的均峰山和这位令他佩服不已的兄弟促膝谈心,两人感情日渐加深。此时,饶松修行的功德已趋圆满。于是,宋高宗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他到毗邻紫云的梅列山坂坑“百丈坡”的山顶盖了一间茅屋住下,还砍了很多柴火堆积成塔,准备圆寂升天了。 七月中旬,一切准备就绪,饶松就到姐姐家和姐姐绝别。临走时,他对姐姐说,七天以后才可以到百丈坡看他。此时,饶松已七十三岁了。姐姐看他说话很不正常,总是放心不下。到了第五天(七月二十三日),姐姐就到张巡家把这事告诉他。这时,张巡刚刚洗完澡,脚上还穿着拖鞋,他一听到饶松姐姐说的情况,唯恐饶松有不测。于是带上两个人,由饶松姐姐带路直奔百丈坡而去。 一路上,张巡忧心忡忡走得慌。快到百丈坡的时候,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前额撞在石头上,隆起了一个大血泡,他索性扔掉拖鞋,赤着脚往前走。饶松姐姐走得较快,先到了百丈坡。只见饶松端祥地坐在干柴堆上,姐姐叫他下来一起回去,他就是不听,只是再三摇手让姐姐回家。姐姐无奈,流着眼泪执意不肯离去。不一会儿,饶松声色不改地点燃了大火。这时,张巡带着几个人才匆匆赶到。 大惊失色的张巡看到熊熊火光中的饶松泰然自若,对他轻轻地点了点头,露出了会意的微笑。情急之下,张巡不顾一切地冲进了火海……忽然间,乌云滚滚,电闪雷鸣,狂风卷着尘土铺天盖地而来,迅速掩盖了他俩的枯骨。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场面惊得目瞪口呆,当人们缓过神来时,只见两股青烟往天空升腾而去。人们都说他俩没有死,而是一同羽化升天了。 宁宗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紫云人自发筹集善款,在均峰山修建了寺庙供奉饶公和张公,以让后世人敬仰。寺庙落成时,饶公托梦于主事的人,须让张公坐大位,自己坐小位,因为张公对他有恩,而且有情有义,又是他原来的老东家,当为尊长。于是,人们为了遵从饶公的意愿,就把张公安在大位上。因为羽化升天之时,张公的额头上有个大血泡,还打着赤脚,因此,现在均峰寺里供奉的张、饶公神像就定格成那番模样了。 神壶玄机,受封加冕成正果。南宋末年,文天祥护送罡帝,从梅列的安居坂到瑶奢,再翻越均峰山,过境紫云,然后往夏阳到将乐方向。当大队人马走到均峰山半山腰时,看见一位老道悠然地坐在路边给过往的官兵倒茶解渴。老人手持一茶壶,每逢士官倒两杯,士兵倒一杯,让千人解渴而倒之不尽。罡帝很感激,赐给他一把金豆,问他的姓名是什么,老人指着高高的山顶说:“我姓饶,住在山顶上。”忽然间,老人不见了。文天祥说道:“这一定是神仙显灵的。”他们来到紫云,问了几个本地人,才知道那老人一定是均峰寺的饶公显灵的。于是,他们登上均峰山拜访饶公。文天祥奏请罡帝下旨敕封饶公为“果真佑正大师”。罡帝看见紫云的四周山高险峻,天上云彩飘飘,山下地势平坦,龙西湖波光粼粼,风景如画。登上均峰山宛如登台,美景尽收眼底,于是,又将这个地方赐名为“紫云台”。文天祥更是兴致勃勃,当即命随从备好笔墨,亲笔题书“显盖紫云”的牌匾,并加盖“御驾南巡”的印鉴,以示皇恩浩荡。 不知什么时候,在文天祥率兵路过的龙西湖畔神秘地出现了一块印有两个人头印的大石碑,石碑的背后刻有“天师”字样。人们都说,那是张饶两位圣君为感谢文丞相的奏请之恩,从岩前的石头山用头把这块巨石顶到这里来的,那两个头印就是张饶公的头印。 福泽四方,千秋香火永不衰。自宋代以来,每年的农历七月廿三,被定为均峰寺的庙会时间,因为这天是饶公羽化成仙的纪念日。因此,每逢庙会这天,紫云周边的四方香客、善男信女以及三教九流人士纷纷云集于此敬拜饶公,祈求万事如意,其场面颇为壮观。虽经岁月沧桑,寺庙几度重建,而香火却千年不衰。现在,紫云的均峰寺、岭头常沙溪的“龙兴寺”、梓口坊的“磐若庵”、六合的“上祭庵”、瑶奢的“遇仙堂”、陈大山坂坑的“隆胜堂”、岩前的“洋坑庙”等寺庙均以饶公作为寺庙的主神供奉,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宗教文化。 饶公的一生是行善积德、宽厚待人的一生。他一生做过的好事宛若星辰数不胜数,他走过的足迹总是留下一串串美丽动人的传说,体现着他一生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饶公的故事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它如同紫云台上遍地盛开的山花那样默默地吐露着迷人的芬芳,成为紫云人文历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